普惠金融利好不断,中央财政再出奖补新政
日前财政部、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联合下发通知称,自2022年起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。
近年来,商业银行对“支农支小”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。但在过去连续高速增长和基数不断扩大背景下,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余额增速出现高位回落。
业内人士表示,增速趋缓属于正常现象,持续高速增长对银行来说难以实现。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,金融机构持续推动普惠金融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不会改变,方式也会持续多元化。
根据财政部、央行、银保监会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为缓解普惠群体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,中央财政将分档对各省份进行奖补,各省份每年自主确定1至3个示范区,示范区可以为省会城市或所辖县区、地级市、县、县级市和区、国家级新区等。
具体来看,中央财政将通过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奖补资金,由示范区统筹用于支小支农贷款贴息、支小支农贷款风险补偿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涉农业务降费奖补、资本金补充、风险补偿等方面。
具体来看,奖补方式上,试点城市奖补政策是定额奖补,东中西部试点城市每年分别奖励3000万元、4000万元、5000万元;示范区则调整为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三档奖补,东部地区奖补档次为3000万元、4500万元、6000万元,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奖补档次为5000万元、7500万元、1亿元。此外,每年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从5个计划单列市中确定3个示范区,奖补资金3000万元。最高与最低档次奖补资金相差1倍,充分实现正向激励。
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
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以来,国内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,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5.81万亿元。其中大中型银行发挥了主力作用。
这其中有疫情冲击经济活跃度与信心的影响,也有此前普惠金融贷款持续高速增长与基数扩张效应的影响。在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大型国有银行的普惠金融的贷款提出了年增30%的要求。“尤其对体量大的银行来说,一直保持这个高增长速度是不现实的。但是共同富裕目标下,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趋势肯定不会变而且更强,这就需要一些多元化的方式来实现。”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